|
2021深圳市高中语文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大赛时间:2021-10-18 为迎接2021年广东省中小学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大赛,深圳市、区于9月中旬启动初选和竞赛选拔。罗湖区首先于9月16日在翠园中学展开区级选拔,我校语文组报名参加的共6位选手(其中工作室4人参加),经过教学设计、说课、模拟课堂比赛,我校李雅滨、范盈盈、徐晓花、胡智源4人包揽前三名,其中李雅滨、范盈盈2人代表罗湖区进军深圳市的选拔赛。经过十一假期选手的准备和区教研员史云梅、高勇工作室同仁的协作,特别是两位老师的辛勤准备,10月8日在市教科院进行了第一轮选拔,全市共25位选手参加,项目是当堂给题写作和教学设计,经过180分钟的笔试,最后产生6名选手进入决赛,我校范盈盈老师以86.58的成绩名列第4进入决赛。 接下来在备战10月13日的市“青功赛”决赛阶段,台风“圆规”肆虐,几天风雨大作,但各路选手都磨刀霍霍。范盈盈老师是罗外高二创新班的班主任,一边上课和管理、一边准备决赛,可以说非常辛苦,在科组同仁和工作室的鼓励协作下,盈盈老师迎难而上,凭着日常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和对新课程的精准把握,在深圳市教科院10月13日举行的最后决赛中,经过三个小时的鏖战范盈盈老师最后以总分第一的成绩胜出,并将代表深圳市参加广东省赛。本次市决赛期间6位选手依次登场,20分钟的模拟讲课和答辩,选手们都展现了各自的特点,精彩纷呈,场下老师互动配合,专家提问精准发难,选手们应对有方。最后市教科院语文研究员葛福安老师总结发言,本次比赛既是选手之间的基本功比拼,也是一次应景的教研活动,无论是选手还是在场老师通过比赛使大家对新课标和大单元教学都有了进一步认识提升。通过本次大赛,深圳市高中语文青年教师们面对“新教材、新课标、新高考”大家奉献了智慧,提供了深圳的思路和样本,不仅赛出水平和成绩,更展示深圳新时代青年教师的风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扎实的知识功底、过硬的教学能力、勤勉的教学态度、科学的教学方法,是教师的基本素质”。青年教师是教师队伍中最活跃和最富有生机的力量。本次大赛选拔旨在进一步锤炼我市青年教师立德树人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意识,通过教学能力比武,促进广大教师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丰富学识、创新方法,提升教学基本功。 附:2021广东省中小学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大赛深圳赛区选拔赛试题分析和总结: (本次选拔赛共分2个阶段3轮选拔淘汰,最终选出一名选手代表深圳市参加广东省比赛,省比赛将在2021年11月10日中山市实验中学举行,共有22名全省各地市及省直属学校的高中语文老师参加)。 第一阶段: 2021年9月16日在翠园中学展开区级选拔,共14名选手参加,我校语文组报名参加的共6位选手(李雅滨、范盈盈、徐晓花、胡智源、韩美华、干敏) 【试题】 任务一:结合统编教材必修(上、下)选择一个单元或任务进行教学设计,上交纸质文档并模拟上课10分钟。 任务二:针对自己的教学设计进行5分钟的说课。 “教学设计”和“说课”模拟课堂“评价:主要从“目标表达”“课堂评价”“教学过程”“基本素质”“课型模式”“板书设计”“课件制作”等几个方面综合评比,满分100分。 另:2021年深圳市直属高中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大赛 第一环节 赛题 任务一:结合普通高中教科书《语文》必修(上)的目录内容,请你谈谈教材的编写是如何体现新课标理念的?在教学实际中,你是如何用新课标理念教出新意并产生良好教学效果的? 任务二:请阅读第六单元的“单元学习任务”的“议论要有针对性”的相关内容,设计一节写作指导课。 要求: 1.体现“议论要有针对性”的任务要求;2.简洁明晰,可操作性强。 比赛要求: 1.比赛时长:180分钟,17:00准时交卷,过时视为违规,将导致扣分。 2.全封闭独立比赛。不上网,不借助任何参考材料,有违视为舞弊,将取消比赛成绩。 --------------------------------------------------------------------------------------------------------------------------------------------------------------------- 第二阶段: 2021年10月8日在市教科院市“深圳市高中语文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大赛“ 第一环节 赛题选拔第一轮(笔试)。根据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上册 P60、P61、P69、P70(《梦游天姥吟留别》《登高》)。写一篇文学短评。根据提供的材料,完成以下两项任务。 任务一: 请你对这两篇作品进行比较阅读,并按《学写文学短评》的相关提示,写一篇文学短评,不少于 800 字。 任务二: 假如学生已经熟读并初步理解两首诗,请你在此基础上设计一个教学方案(1 个课时),利用这两篇作品完成单元学习任务一,课题定为“学会知人论世”。 比赛要求: 比赛时长:180 分钟,17:00 准时交卷,超时视为违规,将导致扣分。 2.全封闭独立比赛。不上网,不借助任何参考材料,有违视为舞弊,将取消。 --------------------------------------------------------------------------------------------------------------------------------------------------------------------- 第三阶段: 决赛试题,就以下两首诗抽签,单篇教学并答辩(15分钟模拟讲课,5分钟答辩) A组: 西施咏 (唐)王维 艳色天下重,西施宁久微。 朝仍越溪女,暮作吴宫妃。 贱日岂殊众,贵来方悟稀。 邀人傅脂粉,不自著罗衣。 君宠益娇态,君怜无是非。 当时浣纱伴,莫得同车归。 持谢邻家子,效颦安可希° 【注释】①西施:春秋时期越国美女。《吴越春秋》:“苎萝山鬻薪之女,曰西施、郑旦,饰以罗毂,教以容步,三年学成而献于吴。”②殊众:不同于众,出众。③傅脂粉,即搽脂敷粉。④持谢:奉告。⑤效颦:《庄子·天运》:“西施病心而颦,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摔心而效其颦,富人见之,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之,彼知美辈而不知颦之所以美。”安可希:怎能希望别人的赏识。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唐玄宗天宝(742~756年)年间。王维所处的盛唐时代,在繁华之下隐藏危机:奸邪小人把持朝廷大权,纨绮子弟凭着裙带关系飞黄腾达,甚至连一些斗鸡走狗之徒也得到君王恩宠,身价倍增,飞扬践扈;才俊之士却屈居下层,无人赏识。 【评论】明代黄绍夫:写出新贵人得意之状,讽在官外。 B组: 明妃曲 (宋)王安石 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脚垂。 低徊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 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几曾有。 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 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着尽汉宫衣。 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 家人万里传消息,好在毡城莫相忆。 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 【注释】①明妃:即王昭君,汉元帝宫女,容貌美丽,品行正直。晋人避司马昭讳,改昭为明,后人沿用。②春风;比喻面容之美。杜甫《咏怀古迹五首》有“画图省识春风面”之句。这里的春风即“春风面”的省称。③不自持:不能控制自己的感情。④毛延寿:画工名。据魏晋时期葛洪著作,汉元帝后宫佳丽太多,就让画师图形,然后根据美丑按图召幸,于是这些画工就有了一条生财之道。给钱的宫人就画漂亮些,不给钱的就画丑些。王昭君本是宫人中最美的,但没有给画工的钱,画工毛延寿就把她画得很丑,当然也就不会被召幸。后来汉朝的属国南匈奴的首领入长安朝觐天子以尽藩臣之礼,并自请为婿,汉元帝就把很“丑”的宫女王昭君赏给了他。上殿辞行的时候,汉元帝才发现王嬸是绝世美人,但天子难于失信。汉元帝一怒之下,杀了那些给宫人画像的画工,毛延寿也一并被处死。⑤塞南:指汉王朝。⑥毡城:此指匈奴王宫。游牧民族以毡为帐篷。⑦长门闭阿娇:西汉武帝曾将陈皇后(小名“阿娇”)幽禁于长门宫。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公元1059年,王安石忆已为官十八年。其间他多次放弃担任轻松官职的机会,后来受命赴京就职。因看不惯官场之人的碌碌无为,1058年,王安石梳理多年的所感所悟,写成《上仁宗皇帝言事书》。然而这份呕心沥血的改革方案并未引起宋仁宗注意,也并未被给予回应。 【评论】清代方东树:公此诗言失意不在近君,近君而不为国士之知,犹泥涂也。 观赛总结 新课程和大单元教学背景下的高中语文教学的展开和实施是新形势下的一次课改创新,这一创新不仅体现在教材的新颖,以单元主题为线索的课文编排的创新,而且配合《2017版(2020修改)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的新的理念和要求,在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三新“的总体指引下,我们一线老师必须全面把握新课标的理念和大单元教学的重新思维的调整。本次大赛一路走来,特别是最后的决赛和专家老师的总结,我觉得对我们年青老师有以下启示: 1、要熟悉和吃透“新课标”的创新理念和精准把握大单元教学的任务目标,如这次市直属比赛“任务一”:结合部编版《语文》必修上的目录内容,请你谈谈教材的编写是如何体现新课标理念的?在教学过程中,你是如何用新课标理念教出新意并产生良好效果的? 2、对单元教学群和活动任务要有扎实的日常教学的积累和反思,如这次市直属比赛中任务二题:请阅读第六单元的“单元学习任务”的“议论要有针对性”的相关内容,设计一节写作指导课。 3、把握教材的结构和体例,整套教材以人文主题和学习任务群两条线索组织单元。必修教材每册8个单元,共16个单元,覆盖7个学习任务群。选择性必修每册4个单元,共12个单元,覆盖9个学习任务群。如第二轮比赛的试题“结合《梦游天姥吟留别》《登高》写一篇文学短评”就很好体现了对新教材单元学习任务的目标要求。 4、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的目标、作业要充分考虑学情,要具体而非含糊,可操作性;在教学过程中任何手段方式的运用一定要体现学情,心怀学生,不可架空和自我设计,尤其是讲课中避免大学的思维模式,注重紧扣文本而非理论连篇,单篇教学要体现文本的特点(比如诗歌教学要朗读成颂),单篇教学仍然是单元教学的基础和基本。 5、学生主体性要突出,课堂教学环节学生的活动必不可少,突出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的语言知识和语言能力”,在比赛模拟课堂中有部分设计存在“情境”的虚假问题比较突出,这一点要注意。 第一名视频:https://v.youku.com/v_show/id_XNTgxMzc3Mjk1Ng==.html 第二名视频:https://v.youku.com/v_show/id_XNTgxNDA5OTIwMA==.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