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部编版高中语文教材的活动与情境特色如何体现?新课标在“学业水平考试与高考命题建议”中阐释了情境的含义:“真实、富有意义的语文实践活动情境是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形成、发展和表现的载体。语文实践活动情境主要包括个人体验情境、社会生活情境和学科认知情境。” 具体策略如下: (1)深研文本,以深度学习情境带动部编版高中语文情境化教学 《新课标》指出:应“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做好学生语文学习活动的设计、引导和组织”。“学习任务群以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凸显学生学习语文的根本途径。”因此,我们要鼓励学生根据个人兴趣、能力和特长,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学会自我监控和学习管理,探索个性化的学习方法。组织学生开展合作探究、 研讨交流、展示学习成果活动,让学生在学的活动中处于主动的学习状态,以体验、建构为主要形式,充分顾及问题导向、跨文化、自主合作、个性化、创造性等因素,充分展开学的过程并关注语言文字运用的新现象和跨媒介运用的新特点,生成学习成果。 因此,在古诗文的问题导向上,教师可从学生疑问处着手,深研文本,设置深度学习情境带动学生学习。如《登泰山记》中,可设置这样的情境:你是跟随姚鼐先生登游泰山的书童,回去后,向其他书童介绍这次游历。 1.画出登泰山线路图,并进行介绍; 2.依据先生文本,品评登山过程中最让你震撼的画面; 3.谈谈先生为何在寒冬之际登临泰山。 再如《阿房宫赋》中,可设置这样的情境: 初未第,来东都,时主司侍郎崔郾 ,大学博士吴武陵策蹇进谒曰:“侍郎以峻德伟望,为明君选才,仆敢不薄施尘露。向偶见文士十数辈,扬眉抵掌,共读一卷文书,览之乃进士杜牧《阿房宫赋》。其人,王佐才也。”因出卷搢笏朗诵之,郾大加赏。曰:“请公与状头。”郾曰:“已得人矣。”曰:“不得,即请第五人。更否,则请以赋见还!”辞容激厉。——元·辛文房《唐才子传》卷六 假如你是吴武陵,是否要将杜牧改为科考第五名,崔郾仍有些犹疑不定,这时你能否详细说说推荐《阿房宫赋》的原因。 (2)整合课程,以“主题”带动部编版高中语文情境化教学 《新课标》指出:“加强课程实施的整合,通过主题阅读、比较阅读、专题学习、项目学习等方式,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合,整体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新课标》把高中语文课程设计为 18 个学习任务群。任务群学习力求改变教师大量讲解分析的教学模式,追求语言、知识、技能和思想情感、文化修养等多方面、多层次目标发展的综合效应,而不是学科知识逐“点”解析、学科技能逐项训练的简单线性排列和连接。 因此,在语文课堂实践中要注意整合课程实施,融合听说读写,打通语文学科和其他学科、语文学习和学生的生活世界,合理设置语文学习情境。把传统课堂肢解课文、碎片式阅读变为项目学习、主题学习、综合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把聚焦点从文本与局部范围扩展为群文,进行多媒介融合;注重非连续文本、广域性阅读。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主发现和建构语文知识,从而整体发展提升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如在苏洵《六国论》的学习中,可以将苏洵、苏轼、苏辙、李祯四人的《六国论》进行比较,让学生在比较中概括四人不同的论点、不同的论证方式,进而更深一步地分析为何面对同一题材会有如此截然不同的观点; 再如可以将杜甫流寓夔州时期作品进行群文阅读,如《登高》《登岳阳楼》《旅夜书怀》等,让学生可以进一步理解杜甫作品的社会历史感、宏大空间感、悠远时间感。
(3)打通课内外,以整本书阅读带动部编版高中语文情境化教学 整本书阅读是新教材的一大亮点,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综合运用精读、略读与浏览的方式阅读整本书,把握书中的重要观点、价值取向,通过反复阅读和思考探究书中的论述逻辑。 在阅读整本书过程中,可以与古诗文教学形成有机结合。 比如,在阅读《苏东坡传》时,可以将人物传记与苏轼的诗歌进行结合,学生可以思维导图为依托,每一个时期选择苏轼的代表作进行研读,进而与其形成对照。 再如,在阅读《杜甫传》时,可以将人物传记与杜甫的诗歌进行结合,学生可以思维导图为依托,每一个时期选择杜甫的代表作进行研读,进而对杜甫有更广泛地认识。
(4)结合校内外实践活动,带动部编版高中语文教学 《新课标》强调要让语文学习发生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并进一步指出:“社会生活情境指向校内外具体的社会生活,强调学生在具体生活场域学习。” 学习任务群 2“当代文化参与”教学提示中建议: ①以参与性、体验性、探究性的语文学习活动为主,增强课程内容与学生成长的联系,通过开放式学习,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当代文化生活;注意调查访问与书面学习相结合,现状调查与比较研究相结合,分析研究与参与传播建设相结合,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运用的能力。 ②利用家庭资源以及学校图书馆、校史馆、档案馆等,研究社会生活中的文化现象;利用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文化馆、美术馆、音乐厅、影剧院、名人故居、革命遗址、名胜古迹,以及其他文化遗产等,通过实地考察,深化对某一文化现象的认识。 因此,我们应把教学关注从课堂拓展到社会,需要建立起语文学习与生活应用的关联,因地制宜地安排学生进行综合实践探究性学习活动,加强社会生活情境体验,让语文学习发生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 比如,在学校进行校园辩论赛时,可以将辩题与最近学习的古诗文将结合,比如“项羽应不应该乌江自刎”这一辩题就可以将必修下《鸿门宴》、课外《项羽本纪》《高祖本纪》、《留侯世家》相结合阅读。 比如,每年的校园文化展,可以让学生推荐自己最心仪的古诗文作品,写推荐语,做成海报。 比如,可以利用假期,让学生开展家乡生活文化调查,并结合当地地方志写成古文,共同分享。 比如,学校文学社、诗稿定期征稿,可以以此为契机,展开古诗词写作活动。 (5)线上线下相结合,带动部编版高中语文情境化教学 随着现代化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已在各科教学中得到了十分广泛的应用, 也适用于高中语文教学。多媒体技术具有海量的教育资源、丰富的视听信息,还拥有交互 功能,这些都可以为传统的语文教学带来新的活力。语文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强大的功能, 结合具体的课程内容,制作成教学课件,做成系列微课,给学生演示,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学生更好地进入教学情境,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语文教师在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时,也需要注意合理使用,不能过度依赖多媒体,滥用多媒体技术,而应当将多媒体作为一种情境创设的辅助工具,作为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 样才能更好地创设语文情境,提高语文课堂教 学的成效。 比如,可以将文言文相关知识点制作成微课,实现翻转学习; 比如,可以让学生自选相应角度,自行制作微课,进行网上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