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新课标颁布后,义务教育新课标即将颁布,高中学科核心素养、义务教育的核心素养的提出倒逼教学的变革,主要体现在教师的教学设计上,从以前一个知识点一个知识点走向结构化设计一个大单元,让教师心中由绿洲,眼中看森林,课上学树木,给学生带来有氧的学习!指向核心素养的大单元设计将会成为学科教育落实立德树人、发展素质教育、深化课程改革的必然路径。

“大单元设计”是为了实现高质量育人,基于核心素养,把握课标,分解课标,驾驭教材,整合教材,确定大主题或大概念,在读懂学情的基础上,确定大单元目标、叙写评价标准、创设真实情境、设计大任务、开展大活动、思维大迁移、结果全反馈、作业分层分类设计等要素的一个结构化的具有多种课型的统筹规划和科学设计,具有系统性、关联性、递进化、科学化特征,即最小的课程单位或是一个个美丽动人的故事。
大单元首先大立意,从双基,三维,到2011版语文三维,数学四维,英语五维等,再到今天的核心素养,教学指向发展人的全面发展,而非只是简单指向知识和技能,核心素养高于知识技能,其内容更为宽泛、广阔。
大单元教学它是一个“课程”单位,更是一个动人故事,是综合的,是结构化的整体设计。这里所倡导的大单元设计与原来的教材内容单元有所不同,最大的差异在于划分单元的依据不只是内容,而是立足核心素养,确定大主题或大概念、大任务、大情境、大活动的课程单位,所以说它“大”。

大单元教学容量和选择性:依据课标→总目标→学段目标→学期目标→单元目标,分解课标质与量要求。驾驭单元教材,超出教材单元,增、删、补单元课程内容。语文,英语除完成教材单元内容学习外,还需要完成义务教育课标语文规定的260万字,英语15万词的最低阅读标准分解,其它学科做好不同版本教材比较与利用,增加课堂学习内容的丰富性,满足不同学生学习的选择性,体现学生主体性。
大单元设计需要大结构,大结构含有大主题或大概念、大情景、大任务把离散的事实和技能聚合起来,形成意义。
大单元教育目标是多重的,教育内容是丰富的,教学要聚焦学生素养的发展,就有必要提炼出一个能够统摄目标与内容的大单元主题,去统领大情境、大任务、大活动、分层分层分类作业。

大任务学习不是碎片化的,不是目标的堆砌,不是知识的灌输,而是指向核心素养,围绕一个核心任务或核心问题,在真实情境中展开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
大情境是整个单元的情境,是整个单元的教学都发生在这个情境之中,而不是用来导入新课的情境,而且这情境是真实的生活情境。指向素养的教学非常重视情境,是因为指向素养的课程,改变了以学科逻辑线性安排知识点的墨守成规的课程组织,而“替换墨守成规的课程方法之一是学习场景”,“将学生暴露于自然的问题情景中”。
大主题是大单元教学的灵魂
大情境是大单元教学的体魄
大任务是大单元教学的支架
大活动是大单元教学的骨肉
大情境是大主题的重要背景
大主题是大情境的主旋律,它们浑然一体。如果没有大主题或大概念、大情景、大任务的“透视”,一篇篇课文、一道道例题就可能只是浅显的关联,不能深度组织起来,教学的碎片化,学生就不能身临其境,不能让学习的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不能让学习与学生自己有关,有趣,有用,更不能做到深度迁移和运用。
华师大单元教学设计模版 |
单元主题 | 以所用版本教材单元主题为依据 |
单元内容:课标对本单元基本要求是什么(质的分解、量的要求)如何落实这些要求?所用版本单元教材编写体例和编写特点是什么?如何读懂编者意图?单元内容包括哪些知识结构,哪些可以整合?针对本单元我们是如何进行课程资源开发,特别是不同版本的比较和利用? |
单元学情:已知内容分析—―通过检测反馈掌握,已知学习方法一一了解分析,新知内容如何设计尝试自学,未知内容--遇到学习障碍如何能突破,同时在学习本单元有何特点、习惯怎样、兴趣如何。 |
单元目标:在深入研究单元内容、学生情况基础上,结合目标叙写四要素:行为主体——谁学;行为表现—―行为动词+核心概念一一学什么;行为条件—一学习环境——怎么学,如何展现;表现程度一学到什么程度。叙写适切的单元学习目标? |
达成评价:单元目标确定好后,如何设计达成任务的评价指标?站到教师的角度,如何提前做好知识与方法的难易程度分析,做好单元教学设计中的重点和普遍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难点时如何突破的支架设计?撰写完单元目标,运用逆向设计,如何围绕单元目标确定具有指导性评价任务?本单元的学习在期末考试或大型考试中的地位与作用是什么? |
单元实施:单元整体教学思路?教学结构图?课型+课时+达成评价分配统筹表?分课时目标与单元目标的关系?分课时课标依据、学情分析、目标叙写、评价任务、活动设计、时间预设、检测反馈、作业布置是如何实施的?本单元作业设计如何做到面向全体,进行分层分类设计?单元教学设计整体评价和单元课程资源开发后的利用。 |
课型安排 | 课时设置 | 课时目标 | 达成评价 | 任务活动 | 当堂检测 | 课时作业 |
|
|
|
|
|
|
|
|
|
|
|
|
|
|
本表服从于单元规划,单元目标、任务与活动、作业规划,不必重复表述 |
|
课时设计(其它课时同) |
课题 |
|
|
|
|
|
课型 | 新授课回 复习课口 试卷讲评课口 其它课 |
|
|
|
|
1.教学内容分析(分析本课时教学内容在单元中的位置,核心内容对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功能价值分析,蕴含的正确价值观念,已学内容与本课内容的关联。可用结构图示呈现) |
2.学习者分析(学生与本课时学习相关的学习经验、知识储备、学科能力水平、学生兴趣与需求分析,学生发展需求、发展路径分析,学习本课时可能碰到的困难) |
3.学习目标确定(根据学科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指向学科核心内容、学科思想方法、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进阶,描述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后应达成的目标和学生应能够做到的事情。可分条表述。) |
4.学习评价设计(从知识获得、能力提升、学习态度、学习方法、思维发展、价值观念培育等方面设计过程性评价的内容、方式与工具等,通过评价持续促进课堂学习深入,突出诊断性、表现性、激励性。体现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进阶,课时的学习评价是单元学习过程性评价的细化,要适量、适度,评价不应中断学生学习活动,通过学生的行为表现判断学习目标的达成度) |
5.学习活动设计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
|
|
|
环节一:(根据课堂教与学的程序安排) |
教师活动1 (教学环节中呈现的学习情境、提出 驱动性问题、学习任务类型;对应学 生活动,示范指导学科思想方法,关 注课堂生成,纠正思维错漏,恰当运 用评价方式与评价工具持续评价促进学习。下同) | 学生活动1 (学生在真实问题情境中开展学习活动; 完成学习任务开展系列活动与教的环节 学生分析任务-设计方案-解决问题-分享 中学习并有实际收获。下同) |
|
|
|
|
活动意图说明:(简要说明教学环节、学习情境、学习活动等的组织与实施意图 |
|
设学生可能出现的障碍,说明环节或活动对目标达成的意义和学生发展的意义。教与学活动的关联,如何在活动中达成目标,关注课堂互动的层次与深度) |
环节二: |
教师活动2 | 学生活动2 |
|
|
|
|
活动意图说明 |
..... |
6.板书设计(板书完整呈现教与学活动的过程,最好能呈现建构知识结构与思维发展的路径与关键点。使用PPT应注意呈现学生学习过程的完整性) |
7.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设计时关注作业的意图、功能、针对性、预计完成时间。发挥好作业复习巩固、引导学生深入学习的作用;面向全体,进行分层设计;检测类作业与探究类、实践类作业有机衔接;分析作业完成情况,作为教学改进和个性化指导与补偿的依据) |
8.特色学习资源分析、技术手段应用说明(结合教学特色和实际撰写) |
9.教学反思与改进(单节课教与学的经验性总结,基于学习者分析和目标达成度进行对比反思,教学自我评估与教学改进设想。课后及时撰写,突出单元整体实施的改进策略,后续课时教学如何运用本课学习成果,如何持续促进学生发展) |
“大单元教学”设计,应是新时代教师必备技能.docx
大单元教学的“大”在哪里?.docx
大单元教学的理论与实践.pdf
如何开展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大单元设计_崔允漷.pdf